机会成本模型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过程中面临多项选择,当中被放弃的最高的选择,又称为替代性成本。简单来说,机会成本就是所牺牲的代价。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以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机会成本=外显成本+隐含成本(外显成本即实际的支出;隐含成本则为时间、效益等等)
(所放弃的最佳选择的价值)-(实际选择价值)=(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越高,选择越困难,因为在我们的骨子里面从来不愿轻易放弃可能得到的东西。谁都知道要做“价值最大化”选择,选择价值最大的,那自然,机会成本就为负。然而似乎对外如此,对内却又时常为正,这取决于你如何对待自己的人性
沉没成本思维模型
别为打翻牛奶哭泣——沉没成本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收回的成本支出(如时间、精力、金钱),如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沉没节点(止损节点)就是任何岔开始的地方,而后续的每一个选择都应该记入沉没成本,换言之,每次放弃的选择,既是沉没成本,也是机会成本。
直觉思维模型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失误本质的一种思维模式,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对问题由“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务的结果有预感等,都是直觉思维,直觉作为一种心里现象贯穿于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并且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训练和培养,换言之就是直接的察觉。
直觉思维遇到问题会主动寻求理性思维介入,理性思维的行为经过大量联系后会自动转化为直觉思维。(三个阶段:1细致思考,2累积知识,3自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