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定义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成为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开创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学说,他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和谐的自然秩序。亚当斯密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 把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 提出了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
- 批判了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唯一创造财富的产业,重商主义则认为商业流通是财务唯一源泉,亚当斯密认为只要是包含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具有价值
- 提出了政府职能,即建立国防、建立严正的司法机构、建立并维持必要的公共工程,这被后人称为小政府的标准
- 提出了赋税的四项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直到今天也是指导各国税收的准则
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天梯。往大了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济学;往小了说,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离不开经济学。
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和发展。生存和发展就是不断地用物质产品或劳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需求来自于人的欲望。20世纪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由欲望产生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的需要也是从低到高依次实现。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首先满足最基本的欲望,然后才会去追求其他的欲望。因此,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欲壑难填。欲望没有止境,至死方休
满足欲望的手段,就是“资源”。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它总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的无限欲望而言,资源量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相对于无限欲望的有限性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比如说当穷国政府为把收入用于国防还是社会福利而发愁;当穷人为工作的薪水少而担心时,富人虽有金钱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其实,这些都是稀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在过去的时代,解决人类的欲望无穷与资源稀缺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相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有这个作用,而现代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增加资源的总量,以此满足人的欲望,从而缓解稀缺。但是毕竟欲望太大,而资源又是稀缺,他总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得不到满足,至少是暂时不能满足。这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 生产什么: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
- 如何生产: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是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是亏损倒闭。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作出抉择。
- 为谁生产: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绝对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平稳发展,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作出选择。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篇日志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
资源配置和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态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这个状态,就如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理想状态。
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 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力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以此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无效率和失败是避让的。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
-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通俗的说,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从个人而言,做事的成本,不仅包括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代价,还包括为做它所放弃的其他选择。事情处于平衡或者相对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意义,比如说价格,是各方利益都得到关照后才得以稳定,这种状态是通过边际调整达到的。下面介绍几个特殊的思维方式:
- 边际考虑:在经济学中,“边际”的意思是“最后的”,或者“新增的”。边际考虑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性质。19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提出的边际概念,由于可以应用于任何经济中的任何可以衡量的实物上,所以被经济学家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工具。经济学认为,某种要素的贡献,是由其边际的一单位的贡献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