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课经济学

引言

要理解经济学,你不仅需要知道基本原理,还需要知道其中微妙的差别。魔鬼隐藏在细节中。人们鼓吹“一课经济学”,而我建议回到第二课。——保罗·萨缪尔森,“对现代金融理论迷惑不解的快乐生活”《金融经济学年鉴》

顾名思义,本书至少在最开始是回应亨利·黑兹利特的《一课经济学》,黑兹利特的著作最早发表于1946年,是一本为自由市场经济学辩护的书。但是,黑兹利特的支持者们都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信息,即所有的经济学问题都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一个符合他们陷入为主的答案。这个简单的答案就是《一课经济学这本书》——他们喜欢“自由市场”这样的术语。但是“自由”市场这个概念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任何一种市场都在某种法律体系下运作,而这种法律体系会强制执行某些类型的产权和契约,并无视其他的。自由市场是指当前的私有产权优先于所有其他形式的产权的市场。大概来讲,黑兹利特的简单答案就是“放任市场,一切都完美运行”,这也可以用18世纪法国作家、自由贸易倡导者达尔让松侯爵的话表达,即“放手让商业自主运行”

黑兹利特说得对的地方和错的地方如今仍有价值,今天的自由市场倡导者(可以称为一课经济学家)并没有改进他的理论。黑兹利特遵循“微观经济学”的传统,即研究价格在特定市场中的运作方式。核心问题包含在“机会成本”这一概念中,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否反映并且决定了了一个社会再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时的所有成本,这也是本书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而必须放弃的事物”机会成本对个人决策或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黑兹利特的书中提到,机会成本的重要性,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他认为“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着眼于行为或政策的直接影响,更着眼于其长期影响。同时,还在于追踪行为或政策对所有群体,而不是仅仅对某一个群体造成的后果”这种阐述并没有帮助我们理解,它似乎只是说经济学家应该深入地研究。但是,阅读《一课经济学》,我们很明显地发现,黑兹利特作为一个激进的反政府主义者,提出的主张更强有力。黑兹利特认为,只要经济运行得当,就可以对市场放任自流。因此,一课经济学理论可以重述为“一旦吧行为或政策的所有后果都考虑进去,政府采取行动治理经济的机会成本总是超过收益”

论证简洁是黑兹利特的伟大之处。他将许多复杂的问题与一个单独的原则联系起来,忽略次要的细节,直奔反对政府干预的核心。他的答案都来自他的一课经济学理论。声称通过《一课经济学》可以快速学习经济学,对那些自文明诞生以来就困扰人类的问题,他给出了简单答案。和其他畅销书一样,黑兹利特提供了一种确定性错觉。他的一课经济学理论包含了关于市场力量的重要真理,但他却忽略了另一些同样重要的真理——市场具有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课经济学,称之为两课经济学。

用两课经济学重新思考经济学是有代价的:我们可能既无法认可一课经济学的教条主义确定性,也不能认可政府干预能够解决问题的假设。在许多情况下,正确的答案仍然是难以捉摸的,因为它综合了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尽管如此,本书提出的“两课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中,经济政策的常见问题都可以考虑周全。

黑兹利特受到当时主要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几十年前,马歇尔等经济学家提出了“外部性”的概念,即市场价格不能完全反映所有相关的机会成本的情形。典型的例子就是工厂产生的废气或污水,在没有具体的政府政策约束下,污染成本不是由工厂产生所有者承担的,也不会反映在工厂生产的价格上。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超越个体机会成本,考虑整个社会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修改原定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社会机会成本,是你和其他人为得到这样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事物”

外部性只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市场失灵”问题的一个例子。在这些情况下,价格不同于社会机会成本。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政府政策来解决。微观经济政策的典型课程是从一系列市场失灵开始,延伸到有关政策可行性的讨论。

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能完美匹配。这意味这价格,特别是工资往往不能反映或决定机会成本。这并不能说明政府可以出台干预政策来回复和维持充分就业,但也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结果,经济衰退或萧条会影响整个经济,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机会成本不等于经济中任何一个部门的市场价格。

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在当下已经越来越不平等。市场结果取决于产权制度。虽然市场是非常强大的社会制度,但只有政府建立了必要的框架,市场才能发挥作用。市场经济中经济框架的核心,以及政府的核心作用,是产权的配置和法律执行情况。选择什么样的产权也要遵循机会成本的逻辑,这一点与公司和家庭在市场环境中座选择一样。

其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收入分配涵盖了经济政策中的所有关键问题,要掌握这些领域的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多少年的学习。例如,学习微观经济学就要掌握供求理论,首先要熟练使用基础经济学课程中的图形表示,然后掌握更复杂的代数和计算方法。

经济课

该部分讨论了一课经济学,解释了当价格等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机会成本时,市场经济如何运作。

第一章开篇阐述了本书的核心理念——机会成本,然后研究机会成本和我们熟知的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探讨套门作为消费者、劳动者、家庭成员在面临选择时的机会成本,最后梳理了机会成本这一概念的思想源流。

第二章阐述了理想条件下市场如何实现均衡,也就是价格等于机会成本以及实现了互利贸易。首先,我们会看到,经济上的互利合作可以为每个人提供“免费午餐”,这一点与其他看法相反。其次,我们将会讨论自愿交易记忆交易双方是如何在交易中互相收益的(尽管双方得到的利益并不总是平等的)。在国际贸易的特殊情况下,比较优势这一重要概念应运而生。最后我们分析了交易中的竞争均衡价格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他们如何放映机会成本。

经济学入门教科书认为市场均衡是静态的(固定在某一时点)和确定的(无不确定性),这主要是因为处理时间和不确定性这两种因素较为复杂的,因此也就让人认为一课经济学只适合静态确定的世界。在第三章中,我们阐述了原则上经济学也可以用于连续的时间中和不确定条件下做选择,但均衡价格等于机会成本的条件比静态和不确定的情况要严格得多。第三章开篇以利率作为时间的机会成本进行讨论,接下来考虑信息和不确定因素,我们把价格作为收集和传递有关需求和机会成本等信息的社会机制。然后,我们研究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我们研究了感知风险和机会成本的保险市场信息是如何与不同风险风险下的各种结果相关。有机会再说。

市场价格与机会成本

切记,时间就是金钱。假如一个人凭自己的劳动一天能挣10先令,那么,如果他这天外出或闲坐半天,即使这期间只花了6便士,也不能认为这就是他全部的耗费。他其实花掉了,或者应该说是白扔了另外5先令。——富兰克林《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

大多数经济学入门教材都从讨论机会成本开始。然而,若干页之后,机会成本的概念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供求价格的图解说明,这一解释可以使用弹性(度量价格敏感性)的概念进一步阐述,即当决定供求关系的条件发生变化,价格会如何反映。

作为培养专业经济学者的起点,这些都是有用且必要的,然而,对于理解公众讨论中经常涉及的经济问题,供求分析的技术手段基本上不是必需的。那么,什么是机会成本呢?

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与选择密不可分。当我们在两种选项种做出选择时,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放弃另一种。套用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话说,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走下去的机会成本是在未选择的路上可能发现的一切。未选择的路我们没有走过,因此也没有任何货币可以衡量,这是对我们在做出所要付出的成本的嘴恰当的表达。总结来说:“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你为得到它而必须要放弃的事物

两课经济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到顶部